村级“监督哨” 反腐“马前卒”——咸安区强化村务监督工作观察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18-05-21 08:54

  “村务更加公开透明,村干部办事我们放心多了!”18日,谈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时,咸安区浮山办事处杨下村村民张女士如是说。

  近年来,咸安区纪委监委把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当做首要任务来抓,进一步激发村务监督活力。

  延伸基层监督触角,严防基层微腐败,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被群众称为村级“监督哨”和反腐“马前卒”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功能充分发挥。

  强化学习培训,提能力夯基础

  今年初,因对村级事务监督不严,对相关财务账目未经认真审核签字同意开支,导致村级集体资金被挪用滥用,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咸安区温泉办事处黄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余志宏等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提起被问责的事情,余志宏惭愧地说,作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不知道监督什么,怎样监督,看到村干部们在相关财务票据上都签了字,我也就跟着签了。

  区纪委常委董霞表示,村务监督委员会出现不知道“监督什么、怎样监督”的现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学习培训。

  为彻底解决不知道监督什么、怎样监督的问题,日前咸安区纪委监委下发通知,要求全区各乡(镇、办)纪委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监督意识、监督能力。

  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10余场,培训人数300余人。

  学习培训后,以余志宏为代表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们纷纷表示,有了理论基础,现在我们更有决心把监督工作做好、做到位。

  前移监督关口,筑牢源头防线

  “财务账目一清二楚,但账目相对应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不明不白。”这是向阳湖镇北岭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吴金元曾经最为苦恼的事情。

  过去,由于主要是对村级财务收支公开情况进行监督,属于“事后”监督,对项目的决策、招标、施工等过程往往没有监督,存在腐败风险。

  对此,该区不断强化对村务的监督,着力前移监督关口,加大对公益事业及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从源头上杜绝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彻底改变过去监督被动的问题。

  贺胜桥镇黄祠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孟有万说,把监督关口前移,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扶贫资金发放等重大决策进行全过程监督,可以有效地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同时,在项目招投标等村务重大问题上,该区村务监督委员会不仅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要求进行监督,还提出改变审核方式的建议,采取更加公平、公正的多人审核制,并通过适当形式公布监督结果。

  “实行多人审核制,让项目招投标从过去当地人优先,变成价格优先,公平多了,也更好地维护了村集体的利益。”浮山办事处杨下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聂恩松感慨道。

  发挥“纽带”作用,密切干群关系

  “以前,村务公开不及时,干部与群众沟通渠道不通畅、相互猜疑,干群关系比较紧张。”温泉办事处肖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钱斌回忆到。

  近年来,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本土优势,经常性开展上门走访活动,既当好党的方针政策、党纪法规的宣传员,又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并向村“两委”反映,使广大村民的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促进村委会和群众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过去,我们总说低保是‘人情保’。上次,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人上门走访,告诉我们村里将过去的低保户全部推翻,全由党员大会进行重选,而且实行低保户推荐人连带责任制,如查实不合要求,不仅取消低保资格,还追究推荐人责任。”肖桥村的村民李女士高兴地说,大家对这种入户走访的方式非常满意。

  钱斌介绍,不久前,我们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村里一位70多岁的樊奶奶符合政策要求,却一直没有享受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我们第一时间向村委会进行情况反馈并全程跟进督促,使该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当地村民纷纷感慨,如今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不仅是村干部与广大村民的桥梁与纽带,更是人民群众贴身利益的维护者,我们要为他们点个赞。(陈爱华、毛本波、刘洋)


您是第位访客